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纤维
制造大型复合材料火箭绝非易事,工程师团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手工铺设成千上万层碳纤维,以确保其精确对齐。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2日报道,为大幅缩短这一耗时过程,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使用了一款重达90吨的巨型3D打印机——自动纤维铺设(AFP)机,能将上述过程从几周缩短至一天。
据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杂志报道,美国塔夫茨大学团队受《蜘蛛侠》中手腕射出蛛网的科幻场景启发,发明了一种能够发射类似蛛丝的技术。这项技术利用了从蚕蛾茧中提取的丝素蛋白,经过煮沸处理后分解成基本蛋白质成分。当这种丝素蛋白溶液通过细孔针挤出,并与特定添加剂混合时,会在接触空气后迅速凝固,形成一种具有强大黏附力和抗拉强度的纤维。
近期,德国代傲航空(Diehl Aviation)和瑞士9T Labs共同发布了 Eco Bracket,这是一种由3D打印碳纤维元件和从制造废料中提取的回收热塑性复合材料组合而成的轻质部件。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在“无质量储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碳纤维结构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减半,使手机像信用卡一样薄,或者将电动汽车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提高70%。
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和喀山国立研究技术大学科学家携手,成功研制出基于磷酸盐黏合剂的超坚固碳塑料,其能耐受500℃以上的高温。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复合材料A部分:应用科学与制造》杂志。
8月13日,东丽复合材料美国公司宣布,该公司Torayca T1100碳纤维生产线已在美国亚拉巴马州迪凯特工厂投入使用,该产线将全面支撑美陆军“未来远程攻击机”(FLRAA)项目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FLRAA也成为目前公开报道中首个确定选用东丽T1100碳纤维的军用航空项目。
我国科学家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通过熔融拉丝实验成功获得连续火星壤纤维,并进一步探讨了火星特殊环境下对纤维的多重影响。这一研究证实了火星壤连续制备纤维材料的可行性,意味着在未来火星基地建设中可实现“就地取材”。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高性能碳纳米管纤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制备出的纤维材料有望在航空航天、电力电子等领域获得应用。
近日,同济大学成功应用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制造的国内首架全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验证机“同飞一号”试飞成功,验证机飞行平稳。
“飞碟”形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在广东深圳盐田区大梅沙海滨公园完成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