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航天
记者9月25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继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将通过两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开展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将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以月球南极区域为中心,具备百公里范围的科研作业能力。我国将通过地月一体化信息网络,实现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国际合作等多任
2024年9月28日上午,中国“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重庆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
9月25日,我国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攻克了氢克劳德循环氢液化工艺流程设计等5大关键核心技术,在满工况运行过程中,各工艺设备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是继2021年9月2吨/天氦膨胀制氢液化冷箱研制成功之后,在氢液化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俄罗斯航天集团9月20日表示,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和尼古拉·丘布当天打破国际空间站单次停留时长纪录。
记者22日从“第二届航天医学前沿论坛”获悉,目前我国已建立起特色航天营养保障体系,并着眼未来深空探测任务进行战略技术储备。
超材料具有同类天然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超薄二维(2D)表面,能对卫星最常用的电磁波进行操纵和转换。这一成果有望提升6G卫星在通信、高速数据传输和遥感方面的能力。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通信工程》杂志。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胡浩、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杨孟飞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发表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首篇研究论文,阐述了返回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
由于地球自转放缓,2015 年,地球迎来了自 1972 年以来第 26 次闰秒。格林尼治时间 6 月 30 日的午夜,也就是北京时间 7 月 1 日 7:59:59 之后,人们经历了一个特别的 7:59:60。
为什么重复使用火箭试验都选择了10公里这个高度?这对于可重复技术的验证又意味着什么?
9月12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开展“北极星黎明”号商业太空行走任务。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和SpaceX的工程师萨拉·吉利斯(Sarah Gillis)分别出舱在太空进行飘浮。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商业太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