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国际空间站
最近,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与美国宇航局达成重要共识:国际空间站的工作寿命至少将延长到2028年,最终有可能在2030年完成历史使命,以可控方式脱离轨道,坠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那么,国际空间站退役离轨工作将如何实施?科研人员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难题?美俄各自怎样规划未来载人航天事业?双方是否还有合作机会?
当地时间8月9日获悉,四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停留近五个月后,于当日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返回地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的太平洋上着陆。
IT之家8月3日消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一项独特的科学实验正在展开。作为 Crew-11 任务的一部分,科学家们将多种致病细菌菌株送入太空,其中包括大肠杆菌(E. coli)以及引发伤寒和沙门氏菌感染的细菌。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5日19时27分(北京时间11月16日8时27分),SpaceX载人龙飞船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SpaceX首次商业载人飞行任务Crew-1。
最近,由于担心国际空间站泄漏情况加剧恶化,美国宇航局开始部署紧急撤离航天员的准备工作。那么,国际空间站存在哪些危险隐患?紧急撤离航天员需要如何实施?未来载人航天活动、空间站和外星球基地建设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俄罗斯航天集团9月20日表示,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和尼古拉·丘布当天打破国际空间站单次停留时长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