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嫦娥六号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首次精确测定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这一发现精准限定了该盆地形成的时间,将月球“撞击风暴”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有助于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该成果8月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
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首次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Apollo)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这一发现为揭示月球“后期重轰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的时间提供了关键证据,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
近日,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有了新发现。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集的玄武岩样品研究,揭示了月幔的“超还原”状态。这一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内部组成的认识,也为理解月球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一图读懂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了什么重磅发现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系统分析了月球阿波罗盆地内斜长岩的出露情况,成功识别出了51处纯斜长岩出露点。它们分布在阿波罗盆地的北缘、南缘、盆底及中央峰环结构上,这意味着嫦娥六号从阿波罗盆地带回的月球样品,或包含代表原始月壳成分的斜长岩。
嫦娥六号在长征五号火箭的“护送”下,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奔月。任务是去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里挖土,再把样本送回地球。2024年6月4日,成功地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月壤样品。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这些成果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让人们得以了解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为破解月球“二分性”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更刷新了人类对太阳系天体演化的认知框架。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2024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祝贺嫦娥六号名列两大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