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发现黑洞吸积的驻激波特征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发现黑洞吸积的驻激波特征

来源:IT之家发表时间:2025-08-28 13:52:27浏览量:77

8 月 27 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宣布,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毛基荣研究员和其他国际合作者在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发表了题为“Low-angular-momentum Black Hole Accretion: First General Relativistic Magnetohydrodynamic Evidence of Standing Shocks”的研究论文。

在该论文中,通过广义相对论磁流体(GRMHD)数值模拟,在低角动量吸积模式下,首次发现吸积的驻激波(standing shock)特征。

致密天体通过引力作用吸积周围物质。吸积物理是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也是星系形成和演化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自 2019 年事件视界望远镜发布首张黑洞照片以来,临近黑洞视界的吸积过程成为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发现黑洞吸积的驻激波特征

在黑洞吸积过程中,吸积流可能在临近黑洞的区域形成激波,这一激波产生的位置在吸积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成为驻波。黑洞吸积中驻激波是否存在,是长期以来国际研究领域激烈争论的问题。

本研究论文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采用两维和三维的磁流体数值模拟,开展了黑洞吸积物理的研究。研究发现,在低角动量吸积的模式下,吸积流在临近黑洞附近产生激波,而且,随着吸积持续发生,激波位置基本不变。因此,该论文首次在数值模拟中明确了黑洞吸积驻激波的存在。同时,研究发现,驻激波只能存在于磁场相对较弱的标准演化过程(standard and normal evolution [SANE]),而不能存在于磁场较强的磁囚禁吸积过程(magnetic arrested disk [MAD])。

由于驻激波在这一特定位置处反复振荡,驻激波将加速粒子,这些被加速的粒子将产生辐射,形成天文观测上的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 [QPO])现象。该论文所得到的吸积物理的动力学结果对研究 X 射线双星和活动星系核中的准周期辐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发现黑洞吸积的驻激波特征

▲ 吸积的物质分布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发现黑洞吸积的驻激波特征

▲ 吸积所产生的激波面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的支持。

分享
微信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分享
收藏

关键词: 黑洞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