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空间站
近日,在神舟二十号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准备工作中,由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的“悟空AI”大模型发挥了辅助支撑作用,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提供智能化、专业化支持。该模型在轨一个月来运行状态稳定,乘组航天员反馈良好,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智能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IT之家 8 月 19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总台电影台标发布后,首部领衔出品的电影今日官宣定档。
神舟二十号乘组日前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记者18日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获悉,在这次任务中,航天员陈冬穿着的空间站舱外航天服B已累计保障20次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空间站首套实现“4年20次”延寿目标的舱外航天服。
最近,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与美国宇航局达成重要共识:国际空间站的工作寿命至少将延长到2028年,最终有可能在2030年完成历史使命,以可控方式脱离轨道,坠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那么,国际空间站退役离轨工作将如何实施?科研人员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难题?美俄各自怎样规划未来载人航天事业?双方是否还有合作机会?
当地时间8月9日获悉,四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停留近五个月后,于当日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返回地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的太平洋上着陆。
你是否好奇,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中国空间站里有一个特殊的“健身房”?这里既没有落地镜,也没有更衣室,但却配备着地球上见不到的高科技健身设备。那么,这里究竟配备了哪些独特的设备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们的脚步,一同去一探究竟。
IT之家8月3日消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一项独特的科学实验正在展开。作为 Crew-11 任务的一部分,科学家们将多种致病细菌菌株送入太空,其中包括大肠杆菌(E. coli)以及引发伤寒和沙门氏菌感染的细菌。
想象你用力吹胀一个气球然后松手,气球会“嗖”地窜出去——这就是火箭的基本原理!科学家把这个现象称为牛顿第三定律:当燃料燃烧后向后高速喷出气体,就会产生向前的推力,把火箭送入太空。
北京时间2025年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出舱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5日19时27分(北京时间11月16日8时27分),SpaceX载人龙飞船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SpaceX首次商业载人飞行任务Cr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