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化说】没尾桨还飞得更快!昌飞新飞机成功首飞,我国航空再创新高度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08-22 17:24:53浏览量:20
看,天上那架直升机有点不一样!
它不仅没有传统直升机那个笨重的尾桨,反而在尾部装了一个“推进器”,像极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战机——这就是昌飞最新试飞成功的共轴反转高速直升机。
这一次,我国航空工业不仅造出了新飞机,更是用一场漂亮的“技术弯道超车”,打破了美国未能攻克的速度魔咒。
直升机界的新生
传统直升机有个致命短板:飞不快。由于气动原理的限制,它们的速度天花板通常在300公里/小时左右,再快就会面临剧烈的振动和失控风险。而昌飞的这款新直升机,通过创新的共轴双旋翼设计+尾部推进螺旋桨,直接打破了这一魔咒。
我们不妨做一个想象,上方的两副旋翼反向旋转,相互抵消扭矩,不再需要尾桨来平衡;而尾部的推进螺旋桨则专职提供前进的推力。这种分工合作的设计,让直升机既能垂直起降,又能像固定翼飞机一样高速飞行。
美国失败,而我国却成功了
高速直升机这条路,美国不是没走过。 2015年,西科斯基公司的S-97“袭击者”曾以480公里/时的速度惊艳全球,却最终因两大难题而夭折,于2022年正式下马。
难题一是复合系统的动力分配问题,旋翼与推进螺旋桨的扭矩平衡需要高度智能的电传飞控系统精准调控,美国在这一技术上始终未能实现稳定突破;难题二是高速飞行时的气流干扰难题,共轴旋翼的下洗气流与推进螺旋桨气流相互作用,极易引发剧烈振动和操纵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这两大难题成为横卧在美国高速直升机发展道路上的 “拦路虎”,最终导致S-97仅造出三架原型机便黯然退场。
然而,我国却成功了。
与美国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高速直升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攻坚能力和持续发展势头。
昌飞作为我国直升机研制的领军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研制的直8、直10、直11等系列直升机早已成为我国空中装备的中坚力量,AC310、AC311、AC313 等民用直升机也在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共轴反转高速直升机的成功试飞,正是昌飞乃至我国航空工业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值得关注的是,这款新型直升机在动力系统上采用了灵活的设计方案,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油动系统或电动系统,展现出对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适配能力。
我国凭什么能成功?
昌飞的突破并非偶然。作为直-8、直-10、直-11等系列直升机的研制者,昌飞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新直升机还采用了模块化动力设计,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选择油动或电动系统。
从更广的维度看,这是中国高端制造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从氧化镓雷达到黑障通信,从电磁弹射到超级激光,中国正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完整的工业体系、持续的科研投入和源源不断的理工人才,从根本上避免了美国因教育滞后、制度性腐败导致的技术衰退问题。
在全球高速直升机的技术赛道上,目前主要存在共轴双旋翼和倾转旋翼两种技术路线。如今,美国已基本退出共轴双旋翼高速直升机的研发,仅专注于倾转旋翼机型的发展,但进展并不顺利。其老款V-22“鱼鹰” 倾转旋翼机截至今年4月已发生16起机身损失事故,造成54人死亡,而改进型V-280则要等到2030年才能服役。
与之相对,我国在两条技术路线上均取得显著进展,除了此次试飞成功的共轴反转高速直升机,倾转旋翼直升机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昌飞的成功首飞,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代表着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进入自主创新的爆发期。 这款高速直升机未来将在应急救援、军事突击、特种作战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当我们需要快速抵达灾区时,当部队需要迅速投送兵力时,高速直升机将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存在。
天空,正在见证我国航空的新传奇。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