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涛团队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怡潞团队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韩晓东、严明团队,成功开发了新型化学复杂型金属间化合物,首次实现3D打印超高强韧金属间化合物的可控制备,突破了传统金属间化合物脆性大和难加工的技术瓶颈。
长期太空任务中,宇宙辐射防护是亟待解决的核心挑战。传统屏蔽材料因重量和实用性限制难以满足需求,而水基防护方案又面临泄漏风险。根特大学联合欧洲航天局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通过3D打印技术开发超吸水性水凝胶材料。
2025年2月11日,一枚猎鹰9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40号发射台腾空而起,执行星链12-18任务。此次发射将21颗星链V2迷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其中13颗搭载"直连手机"功能。本次星链距离上次星链发射仅过了16小时。
2月8日,春节喜庆气氛尚未散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石墨烯航空电池研制中试生产线已正式开工。现场机器轰鸣,技术人员神情专注地调试着设备参数。这里制造的石墨烯航空电池将应用于混合动力无人机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测量了超流刚度。
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更加值得期待,除了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将飞天,昊龙货运航天飞机、轻舟货运飞船分别和它们的登天云梯——朱雀三号、力箭二号也将首次登台亮相,这些重要航天发射任务究竟有哪些看点亮点?
输入模型图纸和金属材料,就能打印出相应的工业零部件?近日,北京经开区企业北京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研智束”)将前沿技术进行成果转化,自主研发的Qbeam S350设备、Qbeam S600设备分别入选《北京市2024年第三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其中Qbeam S600设备是全球首款阵列式电子束增材制造设备,首次实现了阵列式电子束3D打印。
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和重要保证。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获悉,我国在太空成功验证了首款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望牵引我国航天电源升级换代。
首班恢复航班顺利起飞,三亚机场单日计划飞行302架次
湖南首次进行飞机拆解业务,现场一探究竟
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联盟宣布成立
空客UpNext为A350装配高级自动化功能
星际荣耀双曲线三号运载火箭地面转场起竖系统联调试验圆满成功
订单高达500架!中国欲大批量采购波音飞机
全球首套!绿氢航煤千吨级中试装置有新进展
【航化说】没尾桨还飞得更快!昌飞新飞机成功首飞,我国航空再创新高度
昌飞共轴反转高速直升机成功首飞,为什么说将超越美国呢?
新西兰确认采购MH-60R直升机和A321XLR飞机
马来西亚空军一架F/A-18D“大黄蜂”战机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