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航化解读 > 【航化说】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二):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

【航化说】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二):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08-04 11:59:51浏览量:874

提示:本文介绍一下美国的新“五代”划分方法,(可能与大家熟知的划代方法有一些出入)该标准最早来自2008年美国《空军》杂志。

第四代战斗机始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而且至今依然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顶级战斗机,主要特点为高机动性、搭载完备先进的雷达航电系统、具备下视下射能力、使用大推重比的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其先进的武器系统、发动机以及航空电子设备使得早期飞机相形见绌。

第四代战斗机可谓是战斗机中的常青树,时至今日仍在各国空军担当主力,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代战机。 其中包括美国F-14、F-15、F-16以及F-18系列战斗机;俄罗斯紧随其后,研发了以苏-27、米格-29为代表的优秀机型,并发展出苏-30、苏-35、米格-35等改进型号;欧洲国家也研发了幻影-2000、阵风、EF-2000“台风”、萨博-39“鹰狮”等型号。我国的歼-10、歼-11也属于第四代战斗机。

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二)

美国海军装备的F-14战斗机,是世界上最早投入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于1973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它是最早具有多目标跟踪和打击能力的战斗机,是双座双发双垂尾,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的重型战斗机。拥有远远超越第三代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二)

F-15战斗机由1962年展开的F-X计划发展而来,1972年7月首次试飞,1974年首架量产型交付美国空军使用,是美国空军长期主力重型战斗机,号称“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它是美国空军第一款第四代战斗机,其优势是比以往任何一种战斗机都要优越的机动性、操纵性、航程、火力和电子设备。

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二)

F-16战机是与F-15重型战斗机搭配的轻型战斗机,价格更便宜,与F-15形成高低搭配。它于1976年批量生产,至今仍在服役改进。该战斗机针对越南战争空战经验大幅度优化视距内格斗性能,是美国第一种能够进行9G过载机动的战斗机,也首先采用了电传飞控。

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二)

美国四代战机开始研发后,苏联也紧随其后启动了下一代战斗机计划。米格-29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款从设计思想上就被定义为第四代战斗机的型号,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该机在设计上使用升力体机身和边角翼融合,拥有能承受持续9G过载的机体结构,脉冲多普勒雷达,全面的火控和电子战系统,缺点为航程短。

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二)

苏-27作为苏联第四代重型战斗机,与米格-29轻型机形成高低搭配,与F-15、F-16相抗衡。苏-27的气动布局与米格-29同样来自苏联最新的研究成果——升力体布局,由此带来了优异的气动性能。作为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巨大的机体改进潜力也使其不断改进。

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二)

法国幻影-2000轻型战斗机改良自幻影Ⅲ,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主要改良措施为采用了电传操纵、放宽静稳定度、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仍然采用了无尾三角翼布局,机动性强,同样属于第四代战斗机。可遂行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远程拦截任务,具备一定的多用途作战能力经过梳理不难看出,最早的第四代战斗机服役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也服役了两款性能优异的第四代战斗机。

其主要特点为:高机动性、以脉冲多普勒雷达为代表的先进航电系统、全天候作战能力、多用途潜力、更省油更先进的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更优异的气动布局以及电传飞控系统等。

第四代战斗机配备了先进航电系统,其中显而易见的特征就是玻璃化座舱的逐渐普及,而更昂贵的电子系统也自然带来了价格的水涨船高。

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二)

而在发动机领域,随着第四代战斗机一起成熟的是:性能优异的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第四代战斗机基本都配备了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扇发动机可以说是涡喷发动机的改进版,其相当于在涡喷发动机的压气机加大之后添加了一个外涵道,以此增加推力,并让发动机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低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在超音速下的性能基本与涡喷发动机相当甚至更好,而且在亚音速工况下具有更低的耗油率和性能,同时,该种发动机的寿命也有了长足的提高。

此外,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理念也有了很大进步,在总体布局、气动设计以及飞行力学方面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例如,F-16战斗机在设计时吸取了越战的经验,强调视距内格斗能力,弱化了高空高速性能,其最大飞行速度仅为2马赫左右。他比先前的那些飞机更简单和轻便,便于大规模采购,同时,也通过更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与先进航电系统来维持良好性能,从而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F-16率先使用了电传操纵系统以及静不稳定设计:

电传操纵,是指把驾驶员的操纵指令变换为电信号以操纵飞机的技术。它减少了笨重复杂的机械传动连接,便于和飞机上其他系统交联,为实现主动控制技术提供条件,也提高了飞机的机动能力。

世界战斗机发展简史:从铁翼初生到苍穹利刃(二)

电传操纵技术在战斗机上的使用得益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由此也使得静不稳定设计有了应用的可能。二者共同将战斗机机动性提高到了新的阶段静不稳定设计,是指飞机重心位于气动中心之后,当飞机受到纵向扰动,会有使扰动发散的趋势出现。这一设计虽然降低了飞机的稳定性,但同时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这项技术需要有更精细的电传操纵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作支撑。很多的新理念、新技术被不断应用于这一代战斗机。

随着第四代战斗机在各国大规模服役,这些战斗机陆续投入到了作战任务之中。各国的实战表明,这一代战斗机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从20世纪70年代横空出世,到如今仍活跃在各国空军序列中,第四代战斗机以划时代的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空战规则。它们以高机动性为核心,通过电传操纵、静不稳定设计等创新,将飞行员与战机的融合推向新高度;以脉冲多普勒雷达和玻璃化座舱为代表的航电系统,让战场感知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普及,则平衡了超音速性能与燃油效率,赋予战机更远的航程与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

本文仅是战斗机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精彩篇章,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第五代、第六代战斗机的世界,领略信息化战争时代下这些顶级战机的卓越风采。如果你对战斗机的奥秘充满好奇,那就请持续关注我们。

分享
微信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分享
收藏

关键词: 第四代战斗机 歼-10 歼-11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