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毫米级精度!飞机 “皮肤” 的加工有多精密
来源:Galleon航空资讯发表时间:2025-08-06 08:59:18浏览量:775
作为天上的 “庞然大物”,你知道飞机 “皮肤”(蒙皮)的加工精度有多高吗?令人惊叹的是,位于新都高新区的一家企业,已将其加工精度控制在 0.1 毫米级。
建成国内最大的镜像铣产线集群
实现加工精度从 0.3 毫米到 0.1 毫米的跨越
近日,在位于四川成都新都高新区的成都辰飞智匠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了飞机蒙皮制造的一幕。铣削刀具和顶撑装置从两侧分别对准飞机蒙皮的同一个点,霎时,银色碎屑伴着水花飞舞,蒙皮开始呈现出清晰的纹理,仿若为飞机“皮肤”来了一次0.1毫米级的精确“磨皮”。
“蒙皮,是蒙在飞机‘骨架’上的一层金属外壳,与骨架共同构成承力部件,需承受万米高空的气动载荷,对强度、重量、精度要求极高。因其表面积大(单架飞机蒙皮总面积可达数百至上千平方米),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将加工误差控制到最小,是行业难点。辰飞智匠总经理石璟解释:“我们攻克的核心是通过精密技术,让蒙皮的实际厚度与设计值的误差更小,最终达到 0.1 毫米级的精度。”
“一块‘皮肤’有多大?”
“机舱门算是小的,后机身蒙皮则更大一些。”石璟介绍,又薄又大,强度还高,是蒙皮的特性,也是加工最大的难点。“刀具一旦用力,受力点周围就容易发生形变,从而无法准确控制精度。”
从0.3毫米到0.1毫米,这0.2毫米的精度差意义何在?
据悉,此前飞机蒙皮加工多采用化铣技术,依赖化学腐蚀,不仅耗时、环保性差,加工精度也仅能控制在 0.3 毫米左右。2022 年起,该公司专攻柔性薄壁蒙皮的镜像铣技术,投资 1.38 亿元建成国内最大的镜像铣产线集群。
目前全球仅三家企业能生产此类设备。” 石璟介绍,相比传统化铣,镜像铣通过物理加工方式,解决了蒙皮因受力形变导致的精度不足问题,可实现一次成型,减少中间环节,更环保高效。最终,通过数字化技术,蒙皮加工精度从 0.3 毫米级提升至 0.1 毫米级。
为C919规模交付提供配套
首件国产飞机蒙皮已验收
“精度提升0.2毫米,看似微小,可对于追求极致轻量化的飞机而言意义重大。”石璟告诉记者,一架飞机的蒙皮尺寸往往在数百甚至上千平方米,可以节约百余公斤的重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这0.2毫米带来的价值更是潜力无限——目前,以C919为代表的国产大飞机规模化交付的时代正在到来,此番公司首件国产飞机蒙皮已交付并通过验收,今后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悉,目前国内仅有10余台国产镜像铣设备,新都辰飞智匠就有4台,且已实现了批量化加工与示范应用。
“成都市和新都区蓬勃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是我们发展最大的底气。”石璟表示,以国产大飞机C919为例,从头到尾都不乏“成都造”的助力,新都区更是C919机头生产地,并汇聚了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链主”企业,包含航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民用大飞机三大板块的航空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放眼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已突破千亿级,基本形成以“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空电子—地面设备”为链条的航空制造产品体系,“我们很有信心为成都航空产业版图贡献一分力量!”石璟说。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