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道“鼓包”的玄妙
来源:中国国防报发表时间:2025-08-06 17:50:33浏览量:724
上图这架战斗机,进气道内紧贴机腹两侧的“鼓包”造型格外引人注目,这种独特的“鼓包”设计有何作用?
进气道“鼓包”的学名是“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首要功能是减重提效。传统战机为适应超音速飞行时的高速气流,往往在进气道口等位置安装沉重复杂的可调挡板系统,不仅增加了机体重量,还使得机体正面的雷达反射面积变大。DSI进气道凭借独特的“鼓包”设计,能主动将迎面气流进行预压缩并巧妙剥离机体表面的附面层气流,为战机实现“瘦身”。以F-35“闪电Ⅱ”为例,该机采用DSI进气道技术后,不仅省去了数百个活动零件,成功减重,结构可靠性也得到提升。
进气道“鼓包”的第二个功能关乎战机动力的稳定性。当战机进入超音速飞行状态时,机体前方会产生强烈激波。传统进气道若处理不当,激波的剧烈震荡可能导致发动机喘振甚至停车。DSI进气道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生成一道稳定的预压缩激波,如同为发动机撑起一道无形的“稳压盾牌”,使超音速气流经过多重减速增压后,以平稳的亚音速状态流入发动机燃烧室。
进气道“鼓包”的第三个功能是为战机披上“隐身盔甲”。传统进气道的内部通道笔直且深邃,如同雷达波的谐振腔,极易对雷达波形成强烈反射。DSI进气道的“鼓包”与唇口采用一体化设计,配合内部S形弯曲通道,形成一道雷达屏障。“鼓包”本身遮蔽了发动机风扇这一强烈反射源,弯曲通道则迫使入射的雷达波在壁面间来回折射消耗能量,大幅削弱进气道方向的雷达散射信号,降低被对方雷达发现的概率。众多先进战机凭借DSI进气道设计,强化了战场生存力与隐蔽突击能力。
进气道“鼓包”是航空功能美学的体现,它替代了以往笨重的机械结构,以简洁流畅的曲面将激波管理、附面层控制和雷达隐身等尖端需求融为一体,让战机卸下重负、稳定“呼吸”、遁形于高空,最终将澎湃的动力与威慑力,集成在刺破苍穹的身影中。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微波武器改写攻防规则